GMU的課程不知不覺已經進入第三個禮拜了,從本周開始課程主題探討的是文化方面的議題,在你的課堂中,學生可能來自不同的國籍生活背景,以及不同的學習模式,老師需要考量諸多層面,以學生為中心,設計教案符合學生的需求。利用MaslowHoward Gardener的學習理論,試著思考如何了解學生不同的學習模式,設計教案。

 

IMG_2453.JPG  

 

IMG_2458.JPG 

Cultural Diamond

 

    為了能夠了解學生,課前的調查就變得很重要了”I need to know you before I teach you”,也因此同學分成兩組,用「賓果遊戲」與「問卷調查」了解學生,我們這組是設計賓果,於是我們想像學生分屬不同國籍,試著抓出不同國籍或文化圈的學生所認同的特性,填入賓果的空格,剛開始為了降低學生的困難,我們以英與設計問卷,事後在課堂發表時,許多同學建議我們可以增加中文,或輔以圖片讓同學理解賓果的內容,我想了一想,畢竟這是華語課,因此賓果的內容還是盡量以中文為主,或者甚是可以設計成「每格有不同的國旗」與「不同國家所說的語言」,如「日本」與「說日語」,如此一來學生完成問卷後,老師可以將同學兩兩分組,讓他們自我介紹,練習句型「他是日本人,他說日語」。

     除此之外,田潔老師還帶我們前往GMU裡面的「孔子學院」參觀,在孔子學院的讀書室中,我們看到了很多很多特別的教材,內容真是包羅萬象,而且很多的教材都是繁簡對照的,於是我們各挑了幾本教材,帶回宿舍研究,並根據5C的原則給予教材評估,才發現要完成一本面面俱到,學生不無聊,老師好上手的教材必不容易,即使是再完整的教材,也會面臨到指導與不清楚或者情境模糊的情況。不過大部分的教材,裡面所涵蓋的文章示範或者插圖,都符合真實的語料或情境,學生讀的並不只是課文而是真正的中文。

IMG_2484.JPG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dward 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